從孔雀石綠到蘇丹紅,從毒豇豆到毒韭菜,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關注之“多”,源于憂心之“重”。從生產源頭到各級、各類市場,直至自家的餐桌,每日食用的農產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能否放心食用,是家家戶戶“菜籃子”里裝著的頭等大事。
連續幾年,天津市投巨資加快菜市場建設,廣大市民不僅感受到菜市場離家門口更近了,硬件條件更好了,而且還發現很多菜市場把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作為建設的重點內容。日前,記者深入農產品銷售終端,通過對消費者、管理者、銷售者的調查采訪,進一步了解菜市場如何為農產品安全把好最后一道關。
◆擔憂 菜越漂亮心越沒底
每天上午10點,家住河西區東樓的劉淑珍大娘都會步行到大沽路菜市場買菜。她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進門先看墻上張貼的蔬菜農殘檢測結果公示欄。
“市場有了檢測,咱買著放心。你看,今天抽檢了近10種蔬菜,全都合格。”劉大娘看到自己最愛吃的韭菜抽檢達標,立即決定中午回家吃頓韭菜餡餃子。
劉大娘是位小學教師,退休后她承擔了全家的采買重任,前些年,進市場最擔心的問題是怕小商販給的分量不足,因此那時她總是自己隨身帶著便攜秤,可最近幾年,她開始為農產品的安全擔心了,攤位上的菜雖說是一家比一家漂亮,可到底安全不安全,農藥超標不超標,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她心里真是沒底。
為了讓全家人吃得放心,劉大娘自己琢磨出了一個“低藥殘”采購清單:多買塊莖、根莖類的蔬菜,如土豆、蘿卜等,多吃帶氣味的菜,如芹菜、香菜、茴香等,對于葉菜類及反季節菜她則一向慎重選擇,有些菜干脆被她排除在菜譜之外。后來,又聽朋友說用浸泡的方法可以降低農藥殘留,因此,劉大娘在炒菜前總是先把蔬菜用堿水泡半小時,才能消除自己的疑心病。
自從2007年,家門口的大沽路菜市場建成之后,劉大娘的疑心病就慢慢被治愈了。她發現市場配備了農殘快速檢測設備,天天抽檢,天天公示,不合格產品一率下架。這樣一來,蔬菜安全狀況就明明白白擺在她眼前了。
◆放心 小小速測儀15分鐘出結果
11月27日上午8點,走進大沽路菜市場,人聲鼎沸、菜香撲鼻。一天的第一個購銷高峰就這樣開始了。
孔祥云,菜市場專職農藥殘留檢驗員。每天早晨是他最忙的時候。此時的他,手提菜籃子,穿行在一個個攤位間。“10號,今天要檢測你家白菜。”“好嘞!”攤主隨手遞過一顆大白菜,孔祥云從最外邊撕下幾片葉子,做好標記放到籃子里。不一會,菜籃子里裝滿了土豆、韭菜、洋白菜、菠菜、芹菜、油麥菜等樣品。
孔祥云快步回到實驗室,把蔬菜切成一個個小塊分別放到試管內,從冰箱里拿出一瓶無色透明的試劑滴入試管,15分鐘之后,從試管里提取少量溶液放到一個傳真機模樣的儀器里檢測,“今天抽檢全部合格!”孔祥云將檢測結果遞到記者手里,記者發現所有檢測指標都是以“酶抑制率”來體現的,如果超過50%,就說明蔬菜的農藥殘留是超標的。而此次抽檢的結果“酶抑制率”均未超過20%。
孔祥云所在的大沽路菜市場堅持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已經三年多,從2007年上半年開業伊始,這家菜市場就以打造“菜市場中的友誼商廈”為目標,不僅在硬件上做到當時國內一流,還要求所有商戶凈菜上市,進貨渠道要從正規大型蔬菜批發市場進貨。作為河西區首批農產品安全試點單位,為讓老百姓真正買上放心菜,該市場投入3000元購置了一臺農殘快速檢測儀,堅持天天抽檢,天天公示,檢測記錄至少存檔一個月,檢測費用由市場承擔。該市場經理郭智鵬介紹,市場內共有蔬菜商戶79家,由專職檢驗員隨機抽測,每天樣品不少于10個。對于當天沒有抽查到的蔬菜,如果消費者表示懷疑,市場負責免費檢測。三年來,數萬次的抽測結果中,只有數得清的幾次存在農殘超標現象,市場立即進行了復檢,將不合格商品下架,總體來說,蔬菜安全狀況令人放心。
菜市場推行自檢,不怕給自己找麻煩嗎?面對記者的提問,郭智鵬實話實說,食品安全是老百姓關注的頭等大事,一旦出了問題,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之所以引入蔬菜自檢,既是給廣大消費者,也給管理者一個放心。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廣大商戶也由一開始不理解,慢慢轉變為積極配合,一位來自東北的攤主說:“我的菜在批發市場已經檢測合格,所以進了菜市場也不怕檢,菜越安全老百姓越歡迎,我的生意也越好。”事實證明,實施蔬菜自檢不僅沒有帶來麻煩,還為市場增加了不少人氣,據郭智鵬介紹,在菜市場越建越多的情況下,大沽路菜市場客流量不降反升,目前平均客流量達到1.3萬人次,節假日突破2.5萬人次,年銷售額超過億元。
◆難題 建立檢測長效機制擴大檢測覆蓋面
嚴把農產品安全,大沽路菜市場僅僅是個縮影。據河西區菜市場管理協會介紹,該區從為百姓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入手,建立了糧、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進貨查驗制度,要求商戶做好進銷登記和索證索票記錄。在河西區,目前已有30余家菜市場引入農產品快速檢測設備,將檢驗制度和流程對外公示,同時采取菜市場自檢與協會組織專人巡回抽檢的方式,規范菜市場蔬菜農殘檢測。此外,對于其他10余家無檢測設備的菜市場,由協會組織專人進行蔬菜農殘檢測,努力實現檢測全覆蓋,確保群眾買到放心菜。
走訪天津市部分菜市場,記者發現,擁有快速檢測設備的菜市場并不多,有些菜市場雖然在幾年前就已購置了速測儀,但在實際運行中,卻沒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農殘速測公示”成了掛在墻上的一個擺設。如何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殘檢測長期堅持不走樣是個難題,究其原因,主要來自資金和人員。據了解,目前檢測設備的購買均由菜市場自主承擔,一個速測儀價格3000多元,與此同時,加上試管、試劑,以及保存試劑必備的冰箱,總體一次性投入超過6000元,以一天10個樣品的檢測量來算,一年試劑的投入不少于600元,這些投入使得靠收取攤位費盈利的小菜市場舍不得投入。此外,能夠獨立工作的檢測人員必須是經過特定培訓,此外還要具備相關領域的知識,而目前菜市場在這方面儲備的人才較少,檢測人員流動性較大。
◆觀點 安全蔬菜是種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
一個小小的速測儀能夠真正實現為農產品安全把關嗎?大沽路菜市場經理郭智鵬說,速測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攜帶方便、檢測速度快,它只是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安全狀況進行的初步篩查,對農殘進行定性檢測,而不能達到定量標準,要得到更加精確的結果必須到專業機構實施進一步檢測。
在采訪中了解到,天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是本市第三方農產品質量及品質監督檢驗的權威機構,各種檢測設備投入達到800萬元,檢測范圍涉及蔬菜、水果、肉、水產品以及飼料、肥料等,該中心已通過國家有關部門認證,檢測結果與世界50多個國家實現互認。
據介紹,2005年開始,我國從生產、銷售到使用環節全面取締5種高毒農藥,加上各級政府的大力投入,本市農產品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對于各種農產品的檢測,該中心主要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重點對全市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及農貿市場進行監測,每月采集50個樣品,全年超過600個,每個樣品可同時檢測出20余種禁用或超標農殘。該中心農藥殘留檢測室負責人郭永澤說,目前的檢測是抽查的形式,檢測不可能全部覆蓋所有農產品,它只是一種手段,真正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還要大力推進并完善市場準入制,對田間地頭或養殖場戶的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監管,對投入品的使用進行規范,安全的農產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測出來的。
|